誌怪書

金色茉莉花

網遊小說

青石板路,斑駁墻角,壹條潺潺溪流,溪邊連綿的粉墻黛瓦。跨溪壹座舊石拱橋,橋上壹座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91章 道人爭仙(求月票)

誌怪書 by 金色茉莉花

2025-2-13 18:45

  “妙臨道兄?林覺道友,清瑤道友!”
  當先認出他們的是青玄道長,青玄道長本來已經暈船暈得厲害,走路都走不穩了,見到他們,竟也來了些精神,立馬行禮:
  “道友慈悲!”
  齊雲山是符箓派四大名山之壹,行事當然講究,壹見青玄道長行禮,身後眾多道人,不管年紀大與小,都朝他們行禮,其中不乏發須皆白的。
  那名姓江的女子也在其中。
  “道友慈悲。”
  三人也回壹禮,又朝其余人回禮。
  “青玄道兄,江道友。”林覺說道,“妳們也走的水路?居然剛好在這裏遇見妳們。”
  “有緣。”江凝道長點頭。
  “是啊,真是有緣!”青玄道長要更熱情許多,說著不禁面露難受之色,“就是這水路起伏不定,像是坐搖搖椅,太讓人難受了。”
  “那也沒有我們難受,我們路上還遇到了水妖。”林覺對這道人觀感不錯,也有幾分熟悉。
  “水妖?結果如何?”
  “把它重傷趕走了。”
  “沒傷著就好。”青玄道長松了口氣,“三位道友直去鳴啁山嗎?”
  “是啊。”
  “同行!同行!”
  林覺聽了只看向三師兄。
  “自然是好。”
  三師兄答應得爽快。
  相比起浮丘觀只來了三人,玄天觀總共來了二十多人,並且其中有壹半都是蓄滿胡須的老道人,其中還有玄天觀的觀主,靈清真人。
  畢竟這是符箓派的齋醮,主要是供奉神靈,符箓派才是主要邀請對象,浮丘觀這種靈法派的道觀只是順道來湊個熱鬧罷了。
  大多數玄天觀的道人手中都提著長劍或木劍,背著行囊樂器,只有少數幾名老者拿的是拂塵,仙風道骨,令人意外的是,那名長得很白、叫做江凝的女道人也拿著拂塵,看來地位確實不低。
  壹路走過,三師兄和青玄道長聊天,林覺則重點看向最前方的那位靈清真人。
  這可是正兒八經的真人。
  不過是符箓派的真人。
  符箓派與靈法派不同,如今的符箓派是大道,成“真人”要容易很多,加上他們的修行方式不同,符箓派的真人便幾乎等同於補名額了——四大名山的觀主幾乎都是真人,只要功德圓滿,死後自然便能成仙。
  在靈法派真人隱世不出、丹鼎派金丹難成的現在,他們幾乎是天下間僅有的真人。世人說起世間真人,大多也都是說他們。
  不過他們在生前是沒有多少奇異之處的。
  至於死後……
  成仙更易,含金量自然下降。
  起碼這些符箓派的真人升仙之後,除了開山立教的祖師,或者對百姓貢獻極大、功德極高的幾位,其余既不常在尋常廟裏看見他們的神像,也不常在民間聽說他們的名諱,說明只是能夠升仙,但在天上地位也有限。而世間流傳的壹些古代真人的傳說,其實大多都是靈法派的真人,因為靈法派的真人真的可以除大妖、滅邪神,哪怕天上神君當面,也有從容對談的底氣。
  此時前方這位靈清真人聽說德行修為很高,起碼看著鶴發童顏,紅光滿面,腳步生風,自有壹身仙氣。
  不知死後可能成仙?成仙可能長生?
  林覺不由如此想著。
  像是察覺到身後的目光,靈清真人回過頭來,看他壹眼,笑意和善。
  林覺立馬點頭回應。
  看來也是有些奇異之處的。
  是了,像是這等真人,在符箓派地位很高,而符箓派又是神靈的代行者,應當是有壹些護法神靈日夜跟隨守護的。
  這樣也好,路途順利許多。
  壹路講壹講此前黟縣除妖之事,講壹講三人半路遇到的水妖,就到了鳴啁山。
  這也是壹座竹山,讓林覺看著頗有幾分親切,山上竹林中掛了許多五色布帶,山不算很高,可以看到山頂的宮觀建築、許多新建的竹屋,還有壹片區域被五色布所覆蓋,應是齋醮的主要區域。
  有許多道人在山下迎接。
  見到齊雲山的道人壹來,壹群道人便走了過來,連忙朝靈清真人行禮,互相問候。
  浮丘觀三人的道袍和玄天觀顏色略有差異,也有壹名道童前來迎接,知曉他們來自黟山浮丘觀,便也恭敬的請他們上山去。
  “妙臨道友,林道友,清瑤道友,我們和煙霞觀的道友住在壹起,若是閑來無事,可來找我們飲茶,挑齋醮間隙來就是。”青玄道長笑著說。
  “暫且別過。”
  “別過。”
  壹行人拱手道別。
  “請跟我來。”
  煙霞觀的小道童伸手說道。
  上山是壹條青石板路,比黟山浮丘峰的上山路要好走很多,山算不得高,上下都有新建的竹屋,又有不知多少年的亭舍。
  路上已經可見很多人了。
  有的是道人打扮,有的看著像是江湖中的奇人異士,有的則像是信道的達官貴人。
  道童壹路將他們帶到壹間竹屋前。
  “來的人實在太多,住宿不便,很多香客善信都得住在山下,煩請幾位道友暫且在這裏擠壹擠。如果有事,我們會來這裏請道友。”小道童很客氣的對他們說道,看向他們時,眼中還有幾分好奇,“每天早晨和晚上我們會送飯來。”
  “多謝。”
  “事情很多,暫且告退。”
  “慢走啊小道友。”
  在這場齋醮之中,符箓派和靈法派在責任義務、忙閑之上有著巨大的差別,玄天觀和浮丘觀自然不住在壹處。
  玄天觀的道人是最重要的客人,住在頂上煙霞觀中,要和煙霞觀的道人同吃同住,壹同齋醮供神,出工出力。浮丘觀的道人則是不然,能在靠近山上的位置有壹間竹屋,已經算是很受重視了。
  “這場齋醮共有焚香、開壇、請水、揚幡、宣榜、蕩穢……記不得了,反正請聖送聖的,壹些流程。”三師兄壹邊說道,壹邊走進竹屋之中。
  “那我們做什麽呢?”
  “應當和去年齊雲山壹樣,蕩穢的時候把我們請過去,主辦的真人會給我們說壹說天下之勢、民生艱苦,請我們幫忙降妖除魔之類的話。然後送聖之後又會把我們請過去,具體講講除妖之事。”三師兄嘆息壹聲,“唉,反正都是我的事情,妳們隨便亂逛就是,就當是場別樣的廟會。”
  “那就好那就好……”
  靈法派都是些清閑道人,連天天敬神的事情都做不來,哪喜歡做這些麻煩事。
  推給師兄自然最好了。
  林覺仰頭仔細打量竹屋。
  門口掛著木牌,有天幹地支的編號。雖然只是壹間竹屋,不過也不算小。進門之處擺了壹張桌案,幾個蒲團,左右各有壹個空間,置有床榻,又有很簡單的藍色布簾子以作遮擋。
  如今天不冷,有床薄被。
  “就搞壹個大醮,建這麽多竹屋,不知道是說浪費財力人力,還是給山下的匠人農人施舍了工錢。”三師兄搖著頭說,“我與師弟住左邊,小師妹妳睡右邊就是,湊合壹下。”
  “哦!”
  小師妹答應得乖巧,同時很勤奮的搬著驢師兄背後的竹筐進來。
  “東西咱們得看管好。別看這是鳴啁山的大醮,但很多江湖渾人都是並不畏怯道人的。總有手腳不幹凈的。”三師兄說道,“等下妳們兩個可以先出去隨便逛逛,明天咱們再出去,看看能不能換點什麽,或者找到什麽感興趣的好玩的東西。”
  “知道了。”
  確實很多江湖人都不怕道人。
  壹方面可能是因為這天下間絕大多數道人都是符箓派的道人,本身很少修靈法、練法術,倒是可能練些劍術,神靈又很少管人與人之間的事,這類道人自然是鬥不過江湖人的。另壹方面,靈法派如今不盛,很多靈法派的道人本領也很低微,也難以與專練殺人技的武人抗衡。
  何況武人也有以武入道的說法。
  “哎呀,喝壹口……”
  三師兄已經在床榻上躺下了。
  “師妹,我想出去走走。”林覺對小師妹問道,“妳去嗎?”
  “去!”
  小師妹向來師兄去哪她去哪,自是沒有任何猶豫。
  “記得帶銀錢。”三師兄躺著叮囑他們,“記得認路,莫要忘了怎麽回來。”
  “知道了。”
  小師妹拿了她的長劍。
  林覺想了壹想,覺得帶樸刀太過於張揚和江湖氣,於是也帶了壹柄鐵劍。
  兩人看著都很面嫩,穿著道袍,壹人提壹柄長劍,加上身後跟的壹只狐貍,倒也頗有幾分縹緲之氣了。
  “扶搖啊,記路的事就交給妳了,別讓我們迷了路了。”
  “嚶~”
  山間竹林,有條小路。
  小路倒不是新修的,是原本就有的,顯然它連接著山上的某些地方。
  林覺判斷了下方向,往左邊走。
  左邊感覺更熱鬧些。
  果不其然,小路兩旁越來越寬敞,山間竹林被砍成了空地,又有許多道人到了山上,被安置在這裏,不少人都出來閑逛,或在路邊閑談。許多道人看見他們兩人和跟在他們身後的狐貍,也投來好奇的目光。
  林覺同樣壹邊走壹邊到處看。
  左邊壹片空地,幾個石桌石椅,桌旁坐著的是兩名中年道人,正在飲茶爭論。
  “上古時候神話無數,補天逐日,撞山斷河,因此古之神靈必有通天徹地之能,這有什麽好爭議的呢?”壹名道人皺眉說道。
  “此言差矣。”另壹名道人端茶卻不飲,搖頭說道,“上古時候確實神話無數,這些事情也確實壹代代流傳了下來,然而畢竟沒有載入書中,又多有模糊與不合理的地方,可信,不可全信。”
  “道友有何高見?”
  “貧道以為,這些不過是神仙統禦三界的手段罷了——殊不見人間朝廷的帝王也不斷粉飾自己嗎?難道他真是天子、真是真龍不成?神靈也會誇大自己的修行歲月和法術神通啊!不這樣怎麽聚斂香火、吸引信眾呢?何況傳聞向來如此,隨著時間和傳的人的口耳越多,就會越發失真。”
  “道友怎敢在這裏說這種話的?”
  “有何不敢?若是神靈如此小氣,那還做什麽榜樣呢?”端茶的道人笑著道。
  “總之貧道是不敢茍同的……”
  “道友莫要執迷於那些傳說啊,難不成道友真以為天翁歷經壹千七百五十劫、每劫十二萬九千六百年才成的天翁嗎?哪有那麽長的歲月來?”
  “這……”
  “既有壹句假話,就有句句假話。”
  端杯的道人肯定說道:
  “人間修者修行靈法雖然越來越難,越來越難有人得真得道,可是隨著年月更替,世間的法術神通卻是越來越多、變化力量也越來越強,天上的神仙自然也是如此,今之神靈必然勝過古之神靈……話說回來,上古時候,許多人之所以成仙,不過是吃了壹顆升天丹罷了,論及法術神通,又怎麽可能比得過後來苦修得道的神仙呢?”
  “非也非也,道友以壹角之事,談論全貌,過於偏頗了……”
  林覺二人駐足站在旁邊偷聽,兩人目光時常對視,既交流著對他們所說之話的感悟與判斷,也交流著這偷聽之時的竊感。
  有時伸手撚壹下旁邊竹子,假裝自己有點事情做。
  可惜,二人還沒爭論出對錯,便有壹名帶著客人走來的煙霞觀道人經過,聽見他們如此談論自己誠心供奉的神靈,可又不好對客人無禮,便只好在旁邊停住腳步,投來難受的目光。
  二人哈哈壹笑,交談遂止。
  林覺與小師妹對視,眼中都有遺憾。
  雖然這兩名道人的論點林覺都有不贊同之處,可這種爭論本身就是有趣的,哪怕什麽內容都聽不懂也覺得有趣。更何況三人行必有我師,再怎麽兩人口中也是有些話能給他壹些啟發的。
  這種道人隨意交談的氛圍,爭仙之話,也給人壹種飄逸自在的氛圍。
  因此剛到大醮,林覺便感覺很好。
  旁邊小師妹投來詢問的目光。
  “走!”
  林覺壹笑,邁開步子。
  心情愉悅,腳下生風。
  小師妹忙提著長劍,小跑著追上他,亦是吹動了路旁竹葉。
  ()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