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女為後

鵲上心頭

歷史軍事

三月春淺,正是乍暖還寒。
付巧言披著半舊不新的藕荷襖子,正垂首站在隊伍中。<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28章:母親

宮女為後 by 鵲上心頭

2024-10-9 20:54

  這本《周山誌》若是平素淑妃自己看,壹下午的功夫便能全部看完,這會兒換了小丫頭給她講,晚上前才將將講完其中兩篇。
  小丫頭聲音十分悅耳,講起話來不快不慢,她甚至會學那貓兒叫,“喵喵喵”的好不可愛。
  榮錦棠走到書房門口時,偏巧就聽到裏面壹把少女音甜甜道:“哥哥知我心意,如他日金玉良緣,定當溫柔繾綣,白首不離。”
  她這壹句話念的比那詞還要婉轉,端是極好聽的。
  他詫異地挑了挑眉,擺手讓跟在身後的寒煙退去,站在門口聽了下來。
  只聽那裏面少女突然壓低了嗓子,學著男子說話的音調道:“蓮妹心若琉璃,待我堅如磐石,表哥也允諾與妳,此生恩愛不移,壹生壹世壹雙人爾。”
  這兩句說完,那少女突地又換了壹把嗓子,這壹回倒是說的念白。
  “只說那小小姐與表哥春遊定情,情真意切恩愛非常,卻不知他日飛來橫禍,分了金童玉女,斷了難得好姻緣。”
  這壹句說完,屋裏便就安靜了下來。
  榮錦棠面上沒甚表情,等到裏面母親同那丫頭閑話兩句,他才擡手敲了敲門:“母親,兒子過來討頓晚膳。”
  裏面淑妃的聲音陡然歡快起來:“妳怎麽來了呀,還不快進來。”
  榮錦棠心中壹暖,壹雙璀璨的眼眸好似點亮了光,星星點點滿是笑意。
  他推門而入,就看到母親正坐在窗邊榻上,盈盈看向自己。
  旁邊有個高挑消瘦的身影立在那裏,她垂著首,只能叫人瞧見烏黑的秀發和尖細的下巴。
  榮錦棠快走兩步,利落坐到淑妃身邊:“今日裏下課早,我便同尚宮局吩咐了壹聲,過來陪母親用晚膳。”
  已經搬到外五所的皇子們要回來看望母妃,大多需要同尚宮局吩咐,好讓那邊安排好皇子的衣食,也要囑咐守門的黃門做好登記,以便確定在宮門落鎖之前皇子回到前五所。
  雖說皇子們只會去看望親生母親,但宮中宮人甚多,年紀輕的庶妃不計其數,要是壹個弄不好,實在是丟了整個宗室的臉面。從開國至今,對內外宮的管理就甚為嚴格。
  榮錦棠很少會在晚膳時候來,他壹般是中午免了午休,抽空過來陪母妃用膳,主動說些自己的近況好讓母妃安心,這才匆匆離開。
  他跟淑妃壹樣都是謹慎慣了的性子,能不給人留有話柄,是連張口都不會叫人張的。
  今日這般晚膳而來,想必是有些事情的。
  事出反常必有妖,淑妃也沒直接問,只吩咐付巧言:“巧言去同妳姑姑說壹聲,這便擺膳吧,記得叫她吩咐禦膳房加個西湖牛肉羹和銀絲卷,就說八殿下在我這裏。”
  付巧言趕緊諾壹聲,規規矩矩沖兩位主子都行了禮,快速退了出去。
  從頭到尾,她都沒擡過頭。
  榮錦棠似早就不記得她這個人了,但她卻不會忘記,當時要不是這個俊美無雙的少年那句話,她說不得已經死在坤和宮,哪裏有今日的舒服日子。
  付巧言心裏感激,面上卻也沒甚顯露,她快步找到沈福,同她講了淑妃的吩咐來。
  沈福笑道:“八殿下剛壹進門就派人去了禦膳房,娘娘也總是要多囑咐幾回,八殿下愛吃什麽愛用什麽,咱們宮裏就算不提點,禦膳房那邊也不會怠慢。”
  宮裏的人哪個都不傻,就算再不受寵如榮錦棠,尚宮局也沒人敢怠慢他。不光說他本就是天生的天潢貴胄龍子皇孫,哪怕就單看沈家面子也好敷衍了事。
  這邊廂宮人們忙忙碌碌,都為晚上母子倆壹頓晚膳操持,那邊書房裏靜悄悄的,倒也沒人敢往那邊去。
  等到付巧言走得聽不到響兒,榮錦棠才微微皺起眉頭,輕聲道:“母妃,下月便是我生辰,昨日裏谷瑞過來我宮裏,說是生辰次日叫我跟著壹同上早朝。”
  “什麽?”淑妃手裏壹松,白玉的茶碗砰的壹聲落到茶桌上,裂出糾結的紋路。
  榮錦棠倒是比她淡然壹些,仿佛說的不是自己的事:“如今勤學館裏只有我跟七哥九弟在,開國以來,大越皇子束發以後都要開始當差的。如今父皇還病著,哥哥們也壹直跟著上早朝,如果我束發後卻沒有去,這事就不好說了。”
  隆慶帝這壹病元氣大傷,至今沒有好。等到年後他能下床上朝,也沒有免了皇子們聽政,大抵是知道自己年事已高,便讓皇子們先去了各部當差,面上說是督辦,暗地裏卻是讓他們學習去了。
  如今束了發的四位皇子都分了衙門,只除了吏部和兵部空缺出來,剩下兩位還沒束發的,只好先在勤學館乖乖讀書了。
  然而榮錦棠的生辰是二月二,是個龍擡頭的好日子,也正巧出了元月,倒也十分好記。
  叫他這麽壹說,淑妃很快就冷靜了下來,她垂眸看兒子把那茶碗扶正,表情很是淡漠。
  “難為妳父皇還想著。”
  雖說在隆慶帝那裏榮錦棠總是比他那些兄弟要靠後站,但年年生辰都不會忘記,就連淑妃生辰,他也會讓谷瑞安排好,務必要讓榮錦棠、榮靜柔陪著壹起給淑妃慶生,他自己也每年都會來,從來都不落壹年。
  然而今年情況卻特殊了些。
  壹是邊關戰亂,沈長溪殉國。二是皇帝本身年老病重,儲君未定。年初二皇子同大將軍顧熙然加緊趕路,可算在日前到了朗洲,此時八百裏加急還沒派回,宮裏如今誰都不知朗洲是什麽樣子。
  這樣緊迫的情況下,隆慶帝還特地讓谷瑞告知榮錦棠生辰之後跟著上早朝,這裏面意思就有些深了。
  雖說讓束發的皇子都跟著上早朝是他同王皇後壹起定下的,但當時情況緊急,皇帝臥病在床,顯然是不得已而為之。
  如今陛下眼看大好,不僅沒有免了皇子們的差事,甚至連榮錦棠這樣剛過了生辰的也要跟著壹起忙,便有些說不過去了。
  淑妃想了想,心中又慌了起來。
  “要不,我去求求妳父皇,沈家到底是有些面子的。”
  誰都知道如今儲君未定,陛下壹舉壹動都關乎國祚。原本早朝這事似乎給大家圈了壹個圈,除了榮錦棠和年紀尚幼的榮錦杬,大家仿佛都是有那麽壹絲希望的。
  二皇子恭郡王榮錦棱占了長字,如今又領兵在外,是沾了兵權的。三皇子靖郡王榮錦榆是貴妃長子,是隆慶帝最喜歡的壹位皇子,如今正領了刑部的差,倒也八面玲瓏,沒叫人說半句不好。
  這二位,如今門庭繁華,好壹番熱鬧景象。哪怕二皇子如今不在府上,也抵擋不住他們“熱情”。
  剩下四皇子平郡王榮錦案是個書呆子,分到了禮部,每日裏只會在部裏讀書,早朝時也壹句話都不說。六皇子湘郡王榮錦松生來口吃,木訥少語,根本不愛跟人打交道。剩下七皇子榮錦楨是貴妃的幼子,天真活潑,如今快要弱冠了還是少年心性,因著有兄長珠玉在前,貴妃平時也很少苛責他。
  這三位除了還未開府的七皇子,剩下兩位雖看上去希望不大,也多少有些人跟著擁躉,畢竟前頭兩位身邊就那麽些人,很多不上不下的擠不進去,又不怎麽肯放棄。
  如今門庭冷落的,只有三位未開府的“年輕”皇子了。
  倒也不是沒人看好他們,只是大多人頭腦都很冷靜,從龍之功不好掙,博對了壹步登天,博錯了……便就拖累全族了。
  大越皇室並未明確偏向於立嫡、立長或立賢,不過大多數先帝如有嫡子或長子,多半不會立其他皇子為儲君。隆慶帝本人便是嫡長子,年幼時便被立為太子,因兄弟不多,壹路都很順風順水。
  但隆慶帝的子嗣情況卻有些復雜,他沒有嫡子,長子五歲而亡,長成的二皇子如今也算是長子。不過因為二皇子性子莽撞,跟隆慶帝並不是很親密,反而是最受寵的貴妃所出三皇子更能博得陛下的喜愛。
  後宮是不能幹政,但皇帝也是人,總會有自己的私心的。況且榮錦榆這人面上總是十分開朗大度,在朝臣裏的名聲也還算尚可,這讓局勢很不明朗。
  皇帝年輕時妃子們靠母以子貴,等到皇帝年紀大了,反要子以母貴了。
  榮錦棠母妃淑妃就算是養母,也照樣是氏族大家的嫡女,是先皇後顯慶皇後的堂妹,是現任鎮國侯沈長溪長子沈聆的表弟,論子以母貴,完全是論的上的。
  隆慶帝這樣直接把榮錦棠拉到了臺前,讓大家也好知道,沈氏淑妃的養子,殉國大將軍鎮國侯沈長溪的外甥,業已束發了。
  這麽壹遭,榮錦棠這個似隱身了好多年的皇子,又光彩照人地出現在朝臣面前,先不論皇帝欽點他束發便聽朝,只看他那長相便讓人過目不忘。
  這個時候,越是讓人難忘就越難走。
  蘇蔓並不是個心胸寬廣的人,她因為沒坐上鳳椅而怨恨了王嬋娟幾十年,也因為二皇子比三皇子年長而瞧他不順眼,這些她很少在皇帝面前表現,隆慶帝或許不知,但宮裏面的主位們多少是能看出壹些的。
  王皇後根本不屑與她鬥,她是正宮皇後,母儀天下,根本犯不著同她置氣。賢妃出身低,很少跟她正面吵,總是隱忍著不去計較。這樣壹來,宮裏倒也算是相安無事。
  可隆慶帝到底是老了。
  年初病這壹場,還是讓他看上去老邁許多,就連腳步也沒以前穩健了。
  蘇蔓同他相處時間最長,見他這樣心裏即是難過也越發著急。
  儲君未定,山河崩亂,大兇之兆。
  可她著急也沒用,隆慶帝是最寵愛她,可他的寵愛裏只是把她當成解悶逗趣的小玩意,國事輕易不會同她談論半句,他讓她生了那麽多孩子,也是看在她幾十年兢兢業業伺候的份上。
  如今二皇子領兵在外,其他幾位皇子也跟著上朝,蘇蔓出身其實也很低,她沒有世家所擁有的那些人脈,只能靠她們娘倆自己拼搏了。
  宮裏平靜了幾十年,如今波濤洶湧,處處暗藏殺機。
  淑妃能想明白,榮錦棠就在前頭住,更是清醒。
  他沖淑妃搖了搖頭:“父皇是讓古大伴通知我,並不是找我商量。”
  隆慶帝並沒有給他任何的退路,他要他跟兄長們站在壹起,讓他們自己去爭搶。
  淑妃緊緊攥著手,壹張秀美的臉上滿滿都是焦急。
  她是真心為了這個兒子想的。
  到了這壹刻,她突然發現只要兒子平平安安的,她就別無所求了。
  “那怎麽辦?”她呢喃道。
  榮錦棠沖她微微壹笑,他看上去十分鎮定,眼睛有平時從未有過的堅定:“試試吧,父皇的意思,不就是叫我們都去試試嗎?”
  淑妃的心驟然壹松。
  榮錦棠年紀不大,卻從小穩重,他不慌,她就不能跟著亂。
  淑妃深吸口氣,低聲道:“棠兒,妳要記得妳是我沈婷的兒子,整個沈家都是妳的後盾。”
  榮錦棠微微楞了壹下,轉瞬間便回過神來,他輕輕握住母親的手,回了壹句:“孩兒謹記,從不敢忘。”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