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天反派的逆襲

凝神舞墨

科幻小說

泰山之雄,衡山之秀,恒山之奇,嵩山之絕,皆有引人入勝之景。
但它們都不符合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壹百二十三章 借力扶蘇

諸天反派的逆襲 by 凝神舞墨

2023-12-10 17:46

  短短半個多時辰,官奴營就變得壹片死寂,所有人已經全部被李慕殺光。
  所有官奴名冊,被李慕以移魂大法控制百將,盡數取出交給他。
  壹指點死百將後,李慕將壹堆竹簡抱到室外,壹壹丟入執勤秦卒用來照明的火盆中燒光。
  待所有竹簡化為灰燼,他真氣灌註雙耳“聽會穴”,使得聽力大增,隨後在整個官奴營四處轉了壹圈。
  確認沒有遺漏,這才揣好幹掉那些秦卒後,摸屍獲得的大量銅錢,展開輕功掠出官奴營。
  這個時代的錢幣分為上幣和下幣,上幣是黃金,單位為“鎰(yì)”。
  壹鎰合二十兩,規格是金餅,老百姓基本上很難見到,通常只在權貴豪富之間流通。
  下幣為銅板,也就是那被沿用了兩千年的“孔方兄”,外圓內方,寓意天圓地方。
  因規格為壹文錢半兩重,故被稱為“秦半兩”。
  秦朝壹兩為16克左右,所以半兩只是8克左右,並非後世的25克。
  銀子如今還不作為流通貨幣,《史記·平準書》中有載:銀錫之屬為器飾寶藏,不為幣。
  秦半兩的購買力還是相當給力的,三十文錢就可以買壹斛粟米,三五文錢就能在酒肆飯館吃壹頓好的。
  壹斛即後世的壹石,約為120斤。
  劉邦在沛縣時,家裏窮得揭不開鍋,除了平時四處混吃混喝外,還靠朋友接濟度日。
  他最困難的時候,其他朋友都只接濟他三文錢,就蕭何給五文,劉邦就記了他半輩子。
  他打下天下,建立漢朝封侯的時候,因此事給蕭何比其他人多封了兩千戶。
  壹文錢壹千戶食邑,這可算是史上最成功的投資。
  李慕在官奴營摸屍得到五六百文錢,平均每個秦卒身上也就幾文錢,卻足夠他很好的生活兩個月。
  若是按普通老百姓的標準過日子,這點錢能開支年余。
  不過他也用不著這麽委屈自己,以他的本事,很快就能過上權貴階層的生活。
  李慕覺得自己當務之急,是設法先將小月給弄出宮來。
  趁著她如今還小,可以教她習武練功,將她培養成壹個超出本世界土著認知的武林高手。
  如此她未來不僅能自保,還能成為自己的好幫手。
  不過李慕沒打算直接潛入皇宮,找到小月之後帶走她,因為那樣難免會留下後患。
  只有正大光明的把她弄出宮來,才是最保險的做法。
  所以他必須借力,還得是能在皇宮之中行走,在始皇面前能說上話的人才行。
  就目前來說,最合適的人選非扶蘇莫屬。
  壹來扶蘇極得始皇喜愛,由他去索要壹個宮女,估計始皇都不會當回事。
  二來以扶蘇的性格,若李慕上門去自薦,只消展示些許手段,必能得到其重用。
  到那時再提出請扶蘇幫忙把小月弄出宮,他沒理由會拒絕。
  況且李慕也需要壹個融入大秦的契機,暫時來說,得先解決安身立命的問題,才能謀劃更多。
  在秦朝,若沒有類似後世身份證的籍牌,壹律認定為流民,會被抓起來充作官奴苦役,可謂寸步難行。
  雖說以他的本領,沒人能抓他,可也麻煩不是?
  不過當下的話,他還是得先去弄身像樣的衣服,好好捯飭捯飭。
  否則就現在這幅蓬頭垢面,衣衫襤樓的模樣,哪怕扶蘇再求賢若渴,禮賢下士,說不定自己連公子府的門都進不去,就會被門房趕走,那多尷尬。
  這不是什麽大問題,他熟溜得很,依舊是老辦法,找家大戶劃拉壹套合身的衣服,再跑到城外渭河中洗了個澡。
  沒有香皂洗發露,他只好弄些這個時代的人,慣用的草木灰和皂角湊合。
  看來他得盡快把在天龍世界弄出來那些東西,壹壹搞出來,要不生活上著實不方便。
  制作肥皂需要火堿,這玩意並不難取得,用貝殼灰和草木灰混合,便能生成火堿,再加上豬板油,便能制作出肥皂。
  光這壹樣東西,便是壹項壹本萬利的產業,更別提他還懂得制鹽、造紙、煉鋼這些足以改變壹個時代的技術。
  清洗幹凈後,李慕以內力蒸幹頭發,壹頭糾結成團,亂糟糟還散發著餿味的長發,終於變得稍稍柔順了些。
  穿好壹身不算華貴,卻也不普通的灰色深衣,按照高要記憶中秦人的盤發方式,給自己盤了個秦代發髻,用發帶紮好。
  在腰間綁上壹個錢袋,裏面放幾十文錢,其他的則是用包袱包好,挎在肩上。
  幾百文錢就是七八斤重量,這裏說的是市斤,不是秦斤。
  秦朝壹斤才258克,按秦斤算,他這幾百文錢就是十五六斤。
  壹番捯飭後,總算有了那麽幾分樣子,至少不會再被人當做流民乞丐。
  洗完澡時已是深夜,他沒有立刻回到鹹陽,而是打算先在城外盤桓些時日,再行進城前往扶蘇的公子府投效。
  因為官奴營的變故明日定然事發,他恰巧今日去投效,且展現出過人的武力,說不定會有人聯想到他身上來。
  所以他打算過幾日,等這事轟傳開來後,再行前往。
  他到鹹陽城外的村鎮,以五文錢壹天的代價,找了家農戶借住。
  因為住客棧旅店需要出示籍牌,他根本拿不出來,所以只能選擇到農戶家中借住。
  三天之後,李慕才挎著包袱回到鹹陽城,此時官奴營秦軍和官奴離奇死亡事件,已經傳得沸沸揚揚。
  案件交由廷尉查辦,但三天過去,卻沒有任何案件有進展的消息傳出,民間開始有鬼怪作祟和爆發瘟疫的傳言流傳。
  辦案的廷尉可以確定,官奴營裏的人絕不是死於瘟疫,否則不會死得那麽無聲無息。
  也不是中毒,死者體內並無任何毒物,外表也毫無中毒跡象。
  所有人都好好的躺在床上,應該是在睡覺時突然暴斃。
  無論他們怎麽查,都無法弄清這些人的死因,最後連廷尉都有些懷疑,是否真的是鬼怪作祟了。
  畢竟壹晚上時間,四百多人在沈睡中突然暴斃,完全沒有掙紮跡象,身上也找不到任何傷口。
  甚至這個時代的“令史”,也就是後世的仵作解剖屍體後,也沒發現任何異常。
  按理說他們根本沒理由會死,但偏偏他們就是死了,這任誰也得疑神疑鬼。
  這樁案子,大概率會變成壹樁懸案,李慕便也就沒再多關註。
  他打聽到扶蘇的公子府所在後,就徑直找上了門去。
  扶蘇成年以前住在鹹陽宮,成年後便在宮外立府,也幸虧如此,否則李慕想要投效扶蘇,還找不到門路。
  扶蘇的公子府就在距離鹹陽宮不遠處,占地面積頗廣,以李慕的認知來看,就這壹座府邸,便能建造好幾座足球場。
  如今這個時代還不興門前放石獅子,只在左右立著兩個石燈柱,用作照明。
  而在燈柱旁,有壹塊只有兩階的大青石階梯,那是上馬石。
  因這個時代尚未發明馬鐙,騎兵往往壹躍而上,可對於權貴來說,這樣上馬就不太合適,是以權貴人家門口,都會設有上馬石。
  公子府中門處於關閉狀態,只有兩邊側門開著,門前有四名持戈秦卒守衛,另有壹名佩劍甲士按劍而立。
  看到李慕對著府門行來,佩劍甲士開口道:“來者止步,此乃扶蘇公子府邸,不可亂闖。”
  李慕泰然自若的走到臺階下,對甲士道:“邯鄲人高要,特來投效扶蘇公子,還請軍爺通傳。”
  高要是後世河北邯鄲人,因此來到秦朝後,也以邯鄲人自居。
  因為邯鄲是舊時趙國都城,之後高要因功被始皇賜姓趙,這才變成趙高。
  高要雖然相貌平平,但李慕連續兩個世界身處高位,被世人敬重,身上自有壹股氣勢,那甲士倒也不敢小覷。
  而且扶蘇為人寬仁,他府上的人品性自然也不會差到哪去。
  那甲士上下打量壹番李慕後,溫和的問道:“敢問閣下有何技藝?”
  李慕微微壹笑,道:“好說,在下文韜武略、琴棋書畫、醫蔔星象、奇淫技巧、騎射武藝,都略知壹二。”
  “呵呵呵……”
  幾名秦卒都沒忍住笑了出來,那名佩劍甲士笑呵呵的道:“聽上去閣下倒是身懷經天緯地之才。”
  “不過空口無憑,我這樣去給公子稟報,怕是要被笑話,別的咱也不懂,要不閣下展示展示武藝?”
  李慕面不改色的道:“理當如此。”
  說完左右看了看,當即向左側的石燈柱走去,甲士和四名秦卒饒有興趣的看著他的動作。
  那石燈柱有壹人之高,環抱之粗,極為沈重,他們平時得四個人才能擡動。
  若此人能憑壹人之力搬動,其勇力卻也極為不凡了。
  然而下壹刻,五人臉上的笑意便即消失,轉變為驚駭之色。
  只見李慕雙手把住石燈柱,輕喝壹聲“起”,那石燈柱竟整個飛了起來。
  隨後李慕腳下蹬地,身子直直竄出兩丈距離,眨眼到得右側,如法炮制,且這個石燈柱比左側那個飛得更高。
  而在右側石燈柱飛向左側時,左側石燈柱剛好落下,李慕雙手壹合,穩穩接住,迅速將其放到右側石燈柱的原地。
  隨後又壹步竄回左側,剛好接住右側飛過來的石燈柱,輕飄飄的放下地去。
  李慕以這樣震撼人心的手段,將兩邊的石燈柱調了個位置。
  做完這件事後,李慕拍拍手掌,走回門前,對那甲士微笑道:“獻醜了。”
  瞠目結舌的五人回過神來,佩劍甲士連忙抱拳躬身道:“先生神技,小人佩服,還請先生稍候,小人這就入內稟報。”
  李慕抱拳還禮道:“有勞軍爺。”
  那名甲士快步從側門跑了進去,李慕在外等了有盞茶時間,壹名身著玄色袍服,氣度溫文爾雅,相貌俊逸不凡的年輕男子走出府邸,身後跟著那名甲士。
  兩人出來後,那甲士對李慕道:“高先生,這位就是我家公子。”
  李慕聞言對扶蘇抱拳壹揖,道:“邯鄲人高要,見過扶蘇公子。”
  扶蘇走下臺階,伸手托住李慕抱拳的手,將他扶了起來,溫言道:“高先生不必多禮,快快請起。”
  在走下臺階這短短幾步,他已經看清,石燈柱果然已被挪動過,因為柱底邊緣有印痕顯露。
  心下不由暗自欣喜,且不提那伍長提到的其他本領,僅憑這份勇力,他已至少得了壹員猛將之才。
  李慕起身後,對扶蘇正色道:“素聞公子剛毅勇武,信人而奮士,為人寬厚仁慈,平易近人,乃是不可多得的明主,高要慕名來投,願為公子效力。”
  這話任誰聽了,也會喜不自勝,而且從壹個人的談吐,往往便能看出壹個人的學識。
  李慕這番話說得可謂相當有水平,扶蘇已經按捺不住喜意,臉上笑意滿滿。
  “先生謬贊,扶蘇得先生輔佐,不異如虎添翼,請先生入府壹敘。”
  “公子請。”
  李慕跟著扶蘇入府,兩人並肩緩步而行,扶蘇道:“不知先生對如今的天下大勢,有何見解?”
  李慕心裏立刻明白,這是考校來了。
  略壹沈吟,李慕緩緩開口道:“自三皇治世,五帝定倫以來,距今已有兩千余年。”
  “天下各國互相攻伐,紛爭不斷,百姓幾乎就沒過上幾年安穩日子。”
  “直到陛下橫空出世,橫掃八荒,蕩平六合,壹統天下,書同文,車同軌,統壹度量衡,令天下再無隔閡,終於結束兩千年的紛亂。”
  “但大秦壹統天下不久,既有內憂,亦有外患,江山尚未穩固,陛下和公子,恐怕還松懈不得。”
  扶蘇暗暗點頭,態度更加謙和,追問道:“先生以為,大秦如今的內憂外患,都是從何而來?”
  李慕侃侃而談:“先說內憂,大秦平滅六國,壹統四海,對天下百姓來說,自是莫大的福祉。”
  “可對六國貴族遺民來說,大秦於他們有滅國之仇,破家之恨,如今也只是懾於我大秦銳士之威,不敢妄動。”
  “壹旦大秦出了什麽問題,他們定會趁勢而起,反大秦而復國,如此,又是壹個天下大亂之局。”
  “至於外患,西北的羌、月氏、烏孫等戎狄,北方的匈奴,東北的東胡,南方的百越,皆為大秦之外患。”
  扶蘇雖因李慕所言略感憂慮,但對於他能將天下大勢看得如此清楚,也是大為高興,心裏已經可以肯定,他確有經緯之才。
  當下態度謙遜的道:“先生所言句句在理,卻不知大秦當如何擺脫此內憂外患的境地,還請先生教我。”
  李慕道:“不敢,在下只有幾點淺見,若說得不對,還望公子海涵。”
  扶蘇道:“先生請盡管直言,扶蘇洗耳恭聽。”
  李慕道:“對於外患,無他,惟內修文德,外治武備,不斷強國強軍,自可橫掃諸夷,蕩平天下。”
  “關於這壹點,在下有壹些奇淫技巧,可提升大秦軍隊戰鬥力,此事稍後再細說。”
  “咱們先說內憂,在下認為,攘外必先安內,相對於外患,其實內憂對國家來說,要更加致命。”
  扶蘇忍不住撫掌贊道:“先生大才,好壹個‘攘外必先安內’,此言真乃字字珠璣。”
  “若內部不安,無法做到上下壹心,面對外患便難盡全功,甚至會內外交困,全面崩潰。”
  “反之,內部既安,則舉國同心,以大秦之強盛,何愁群夷不伏?”
  李慕微笑頷首道:“正是如此,如今諸夷環伺,若要安內,對六國遺族便不能妄動幹戈,但也不能放任自流,否則必成大患。”
  “公子不妨設法化解六國遺族對大秦的仇視,讓他們從不敢反叛,變成不願反叛,正如大禹治水,堵不如疏。”
  “只要六國遺族逐漸歸心,諸夷便再不成患,即便大秦真發生什麽變故,他們也只會是助力,而非內憂。”
  扶蘇激動的停下腳步,壹把攜住李慕的手,喜不自勝的道:“先生所言,與扶蘇不謀而合,先生真乃扶蘇知己也。”
  李慕心下暗暗好笑,他說出來的這些,本就是日後扶蘇自己要做的。
  扶蘇其實做得很好,許多六國遺族都被他折服,包括項梁和項羽叔侄在內,心甘情願在他創辦的舉賢堂效力。
  別的世界李慕不知道,但只論這個世界的話,若非扶蘇被高要和李斯矯詔害死,叔侄倆未必會反秦,更別提劉邦那個無賴。
  而正史中陳勝吳廣起義,就是以扶蘇的名義。
  可見在這個世界,扶蘇對六國遺族的影響有多大。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