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系统来大唐

农家一锅出

网游小说

开元二年,四月,柳绿枝头。
长安城东通化门外七里处,灞水流经。
灞水东 ...

杏书首页 我的书架 A-AA+ 去发书评 收藏 书签 手机

             

第2507章 只作生存何须劝

带着系统来大唐 by 农家一锅出

2022-8-28 21:22

  大朝会一直开到青黛吃饭的时候,要说的内容多,正经的大朝会。
  包括对周围国家战略安排、对内经济、纸币发行、海外贸易……
  群臣集思广益,纷纷出主意,为了大唐。
  他们已经知道大唐有什么武器,水连珠、自动步枪、飞艇,年底前有更先进的迫击炮。
  一番商议,最后没决定下来任何事情,只是收集一下大家的办法。
  李隆基得询问易弟,你们说的不管用,朕听听而已。
  吃面,不吃冷面,吃皮带面,今天有大盘鸡,用土豆炖的。
  鸡不是整鸡,一律鸡大腿的肉。
  鸡头鸡翅鸡脚鸡屁股用来卤,鸡胸肉用来炒别的菜,就鸡大腿适合制作大盘鸡。
  土豆五月份收获的,现在又种下去了,等天冷的时候再收获。
  土豆不是收了马上又能种,得催芽,地的肥要补。
  种地挺麻烦的,尤其是人力、畜力不够的情况下。
  大盘鸡放了很多花椒粒和辣椒,八角茴香像不要钱似的。
  每个臣子面前都摆着酱油壶、香油壶、陈醋壶、辣椒酱小碗、胡椒粉瓶子、蒜泥碟子。
  官员来自大唐各地,你不能指望所有人全吃蒜酱,有的人就爱吃陈醋,不放酱油。
  跟李易小时候天津小吃一条街上的狗不理包子一样,没有酱油,就是醋。
  东北人一吃,不习惯,我想吃酱油,醋怎么蘸包子吃?
  山西人高兴了,对,别放酱油,酱油是人能吃的?
  四川湖南等地的人来了,没有辣椒油就差评,别解释,解释就是狡辩。
  后来就都有了,你们自己选。
  李易不怎么挑剔,他看别人,你能吃是不?那我也能吃。
  所以他陪着徒弟们喝两口冷面汤,出溜到大朝会的广场上吃大盘鸡。
  “其实最正宗的用整鸡做,不过吃着不过瘾,其他的东西咱们有别的烹饪方式,汤怎么少啊?”
  李易坐在李隆基旁边,看大盘子里的汤少。
  “让我喝了。”王皇后面前一个碗,里面还残留着没喝完的汤。
  高力士赶紧安排人过来送汤,不能只送汤,其他的一并送来。
  “嫂嫂白日可如此进食,晚上不行,大盘鸡淀粉含量高,土豆一炖就没了,都进汤里了,下次咱们做栗子鸡。”
  李易知道现在栗子开始收获了,蓝田县曾经的少年郎们正在努力学习,准备考科举,顺便带领乡亲炒栗子赚钱。
  “对,栗子下来了,栗子鸡罐头好吃,今年要多做,给边关的将士们送去。”
  王皇后听完,剩下的汤不喝了,都是淀粉。
  “等飞艇数量增加后,给陇右道那里的将士们送香蕉和冰镇活虾。”
  李易提议,他送东西不是目的,给钱其实更好。
  他要通过这个送东西的行为展现大唐实力与意志,能送东西就能扔炸弹。
  陇右道很多人是当地的突骑施及西突厥、铁勒某姓。
  一味的怀柔不行,必须告诉他们李家庄子的能力,或者说实力。
  苏禄之前不就被惯出来毛病了嘛!大唐给他封官、给他粮饷。
  转过头他引吐蕃和白衣大食攻打碎叶镇,可惜他打的时候张孝嵩没被收拾,从而见识到了军神是怎么打仗的,感受颇深,疼!
  “新罗那里的冬天想来很冷吧?”
  李隆基在喝酒,他还不想吃主食。
  “渤海国更冷,现在其实应该有暖气了。”
  李易想到了他那时的吉林,十月二十日就应该供暖了,辽宁呢,还要等十天,十一月一日。
  到次年四月一日停止供暖,有的地方要到六月份。
  今年农历九月初一,公历十月二十二。
  每年东北到这个时候是最难熬的,没有暖气的时候,辽宁。
  这个时候最怕的不是下雪,下雪是干冷,若是下雨,那种潮湿和阴冷,听吧,救护车的声音响个不停。
  大唐天兵军和横野军开始烧炕,晚上的时候有人乱换着职守,别一氧化碳中毒。
  “既如此,今年还能往回带人?有大臣提过。”
  李隆基问政了,去年弄回来一大堆人口,今年呢?
  “等下完大雪的,到时候庄子里的飞艇数量多,过去接人,在那之前,能制造出来四十艘飞艇。
  一回可以至少带回来一万两千人,他们要是有什么东西,那就是六千人左右。
  正常气候情况下,距离为一千五到一千八百公里,平均往返时间四十八个小时足够了。
  百姓的需求很简单,只要告诉他们有地方住,有足够的食物吃,并且还有补贴,他们会愿意过来的。”
  李易早有打算,今年冬天去抢人,抢渤海国及周围的人,抢新罗的人。
  地盘大有什么用?没人。
  冬天的东北可不是他那时有暖气,还有新罗,即朝鲜半岛。
  一冬天运作好了,可以弄过来四五十万人,当地还有多少人?
  现在那里可没有什么主权国家的想法,只是当政者想要拥有更多的地盘和人口。
  百姓不在乎,天这么冷,要冻死人了,那么大个一个东西飞过来,说带自己去大唐过好日子,那就去呗!
  新罗和渤海本来就是多民族国家,谁是谁的谁啊?我凭什么拥护你?我能得到什么?
  “易弟,还要招工匠进庄子?”
  李隆基根本不考虑外面人的想法,他觉得李家庄子缺人。
  “不找了,天下哪有那么多的好工匠?实在不行,一些简单的事情外包给工盟。”
  李易摇头,工匠够多了,工匠还有家人呢。
  那些优秀工匠的妻子、孩子,都能干很多活儿的。
  再不够用,就把其他简单的东西外包给工盟,三个联合组织,工盟始终成三足鼎立之势。
  就像他那时曾经殖民的国家一样,一旦发现无法继续殖民,就把那个地方送给别人,然后民族和宗教的信仰冲突下,很难调和。
  别人想调和的时候,他们便在背后鼓动和拱火。
  很多国家都因此陷入了内战和不团结的状况中,只有李易的国家牛逼,你随便,看看最后我能不能给摆平?
  事实证明,别人各种羡慕嫉妒恨啊!怎么那么多宗教和民族的问题,你们全给处理好了?不对呀!这不对呀!
  李易始终觉得对方应该好好了解下中华的历史,中原就一片小区域,怎么变成这么大的?
  学会了,也就明白了,这叫文明,真正的文明。
上一页

热门书评

返回顶部
分享推广,薪火相传 杏吧VIP,尊荣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