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調教木匠皇帝

風少羽

歷史軍事

天啟二年,九月,京城
月夜下,城門早下鑰
整個京城九門都是緊閉著的,縱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六百八十五章 太祖,成祖,復活了!

大明:我,調教木匠皇帝 by 風少羽

2023-12-10 19:02

  聽聽!
  都聽聽!
  狗皇帝要幹什麽?
  他要重修絲綢之路,他還要開海禁恢復永樂時期的海上航路,這些要花多少錢?!
  這些都是民脂民膏啊!
  最最最重要的,開了海禁,允許外國與大明通商,那文武百官怎麽賺錢?
  南方的士紳怎麽賺錢?
  這不是與民爭利嗎!
  雖然眼下朝廷不允許百官經商,但誰家沒幾個出五服的親戚啊,他們經商的錢,不就是自己的錢嗎?
  這自從大明實行海禁,片帆不得下海之後,南方的士紳們憑借出海是賺的盆滿缽滿。
  畢竟大明朝廷實行海禁關他們士紳什麽事?
  眼下朝廷不僅要開海禁,還要重建陸上絲綢之路,這不就是在斷文武百官的生計嗎?
  本來就沒了權利,眼下朝廷新政都是由新黨推動著,這沒了權力再沒了錢,當官是為什麽啊?
  當即就有壹名文官站出來:“皇上,這實行海禁,乃是大明祖制,其主要原因是東南倭寇海盜猖獗,肆虐沿海,嚴重擾亂沿海百姓生計,迫於無奈,這才實行海禁,保全百姓平安啊。”
  朱由校聽了忍不住冷笑道:“哦,這麽說來,海禁到是不能開了?”
  這文官說道:“正是如此啊,這海禁壹開,倭寇再次肆虐,朝廷威嚴,百姓生計何存啊。”
  朱由校則是不屑:“如此說來,這海禁壹開,倭寇來了朝廷就沒辦法了是嗎?”
  “這東南沿海是大明的海,東南沿海土地更是大明的土地,大明的土地和海域上,大明的子民倒是要躲避外人了?”
  “因為區區倭寇,海盜,朝廷就要遷界禁海,爾等不覺得很可笑嗎?”
  “朝廷能威服草原,能征服南夷,如今面對倭寇,卻束手無策了?”
  壹名勛貴硬著頭皮站出來:“回皇上,倭寇熟悉海洋,他們常常占據島嶼為根基,四下出擊,劫掠商船漁船,若有人帶領,他們就聚成壹團襲擊沿海。”
  “倭寇來去如風,行動迅捷,我大明東南沿海缺少足夠的武備,實在是難以防禦,加上缺乏可堪壹戰的水師……”
  朱由校大手壹揮:“不用說了!”
  “諸位愛卿說的這些,朕都清楚!”
  說著,朱由校目光灼灼有神的看著滿朝文武:“遷界禁海,是國朝初年的決策,其原因,朕比妳們都清楚!”
  “國朝新立,百廢待興,民生雕敝,朝廷缺少足夠的錢財力量,這才不得不遷界禁海,後面陸續開放海禁又關閉,也都由歷朝自己的緣由。”
  “朕要開海禁,也有朕的緣由,至於倭寇,朕不怕,大明新軍也不怕!”
  “正因為朝廷缺乏水師,所以才要開海禁,鼓勵通商,發展水師,豈能因噎廢食耶?”
  最後,朱由校眼神玩味的緩緩打量著某些文武大臣,看得這些人毛骨悚然連忙低下頭:“不過,諸位愛卿所言也有理,這防倭,還是極有必要的。”
  “這樣吧,東南沿海的海禁暫不開放,目前朝廷僅在江南、山東壹線開放海禁,與諸國通商貿易,至於東南沿海什麽時候開海禁,等朝廷訓練好足夠的新軍,拉出壹支水師來再說。”
  朱由校這話說完,某些人蒙住了,這,這怎麽會變成這個樣子呢?
  開海禁就算了,我們胳膊扭不過大腿,但好歹讓我們喝口湯啊!
  怎麽到最後變成不帶我們玩了呢?
  “開海禁的事,就這麽定下了,至於重建絲綢之路嘛……”朱由校這邊長音壹拖,百官的心立刻就提到了嗓子眼。
  朱由校緩緩說道:“嗯,朝廷如今事情這麽多,分心乏術,就先不提重建絲綢之路的事了,先做好眼下的,再考慮其他。”
  這話出來,百官心裏猛地松了口氣,不知為何竟然升起了壹種:皇帝其實還不錯,他還是在意我們的之類的想法。
  朱由校問道:“諸位愛卿還有何想法?”
  百官連忙俯身:“皇上聖明。”
  滿意的點了點頭,朱由校說道:“既然如此,就退朝吧。”
  散朝之後,回到西苑的朱由校有些慵懶的躺在躺椅上瞇著眼:“這些官吏,朕遲早都要換了!”
  朝廷定下了政策,各地自然就要實行,目前江南、山東壹線要開海禁鼓勵通商,但也僅僅是鼓勵通商,至於漁民出海,還是要謹慎的。
  畢竟雖然說著不在意倭寇,但倭寇能在海上來去如風是有本事的。
  至於倭寇這東西,別說大明煩,東夷也煩!
  因為倭寇說白了就是失去大名家主的浪人武士,活不下去的低級武士等等聯合起來打家劫舍,不僅大明他們要搶,東夷也要搶!
  只不過大明明顯比東夷富裕無數倍,他們才主要來劫掠大明,只要打下壹個小地方,那也夠他們花天酒地很長時間了。
  加上東南沿海某些官宦士紳的支持以及東夷內部壹些大名的支持,讓這些倭寇武備精良,消息靈通,這才有了明初時倭寇橫行無忌,來去如風的情況。
  戚繼光在東南抗倭,那是有壹整套方案的。
  如果朝廷想要施行,照本宣科還是做得到的。
  但朱由校卻不願意這麽做,既然東南的士紳,官吏不願意開海禁,那就不開,妳們想玩,朕有的是辦法陪妳們玩!
  顯然朱由校是想玩死這些士紳官吏了,不然也不會只在山東和江南壹線開海禁,這些地方都是已經推行了新政,有新軍駐紮的,憑借駐紮守備的新軍以及沿海設置烽燧,雖然短時間內出海作戰不現實,但防備是綽綽有余了。
  內閣會議上,張好古也是說道:“山東、江南壹線開海禁,朝廷初步開放的海港是八個,山東三個,江南五個,這八處海港允許與外國貿易,這是商務衙門定下的關稅,諸位都看看。”
  張瑞圖、黃立極、魏廣微、喬允升依次傳閱,見他們看完了,張好古說道:“如果諸位沒什麽意見,就這麽定下了。”
  “朝廷這段時間在江南、山東、遼東各建設了壹個大船廠,這船廠眼下是要建設戰船給朝廷籌備水師的。”
  “敢問元輔,這水師……”魏廣微問道。
  張好古點了點頭:“從新軍中挑選人手組建,選拔山東、江南、遼南精通水性的將士再招募壹批沿海青壯,把架子搭起來,這件事,魏相不用操心了,本閣找了專人來辦,先把水師衙門給弄出來。”
  “除了這些,大同和巴連衲都之間的道路也開始修繕了,這些日子大同的商人已經陸續去草原上做生意了,草原上的各部那顏也要來京朝見陛下,這件事,張相要籌備好。”
  張瑞圖點了點頭:“禮部已經早作準備了,草原各部那顏進京,自然是無虞的。”
  黃立極趁機說道:“說起來,這草原也是百萬之民,可如今偌大壹個蒙古行省,官員太少了吧?”
  “不若多派些官員去?”
  黃立極的想法很明顯,他想要給舊黨爭取壹個機會,讓舊黨的官員去草原上表現壹二。
  但黃立極想的實在是太好了,東林舊黨,讓他們黨爭,讓他們談時政談國策,那絕對壹個個說的頭頭是道,分析的條理清晰,似乎只要按照他們說的去做,大明朝必定國泰民安壹樣。
  但讓他們真的去實際操作,那這些人可就要坐蠟了。
  這就是典型的嘴皮子功夫。
  讓東林舊黨去草原上主持政務?
  開什麽玩笑!
  張好古毫不懷疑,若是東林舊黨那些只會誇誇其談、吟詩作對的所謂清流去了草原上,必然把如今好不容易穩定下來的草原弄得壹團糟!
  張好古絲毫不懷疑這些人的本事,把事情做好的本事他們沒有,但搗亂攪局的能力他們壹個比壹個強,指望他們去草原上好好做事?
  怕不是要逼得蒙古人再次造反!
  因此張好古笑道:“草原之事,皇上和本閣早有決策,黃相就不用操心了。”
  “這東南諸事繁多,黃相還需操勞壹番啊。”
  張好古的意思也很明顯,東林舊黨就在東南和南邊好生待著,吃喝玩樂吧,別來北方搗亂了。
  面對張好古的拒絕,黃立極也是無能為力,他雖然有心給東林黨爭取機會,但如今的東林黨,真的是有些爛泥扶不上墻的意思,指望這些只會空談的清流,怎麽能治理好朝政?
  內閣小朝會解散後,張好古坐在太師椅上也是沈吟起來,如今巴連衲都和察哈爾兩片區域,目前的官員的確是不夠的,起碼察哈爾還需要壹名和陳亞萬壹樣的知府。
  思索在三,張好古拿出如今可堪壹用的人才名單細細看了起來,良久,張好古下了調令:“調彰德府知府鄭弘入京。”
  彰德府知府鄭弘接到內閣的調令不敢怠慢,連忙趕赴京城。
  “彰德府知府鄭弘見過元輔。”
  在內閣衙門裏,鄭弘見到了如今的大明首輔張好古。
  正在批閱折子的張好古見了鄭弘笑道:“坐。”
  看著鄭弘恭敬的半邊屁股挨著座椅,張好古輕笑了兩聲放下筆:“彰德府的發展,本閣是看在眼裏的,妳幹的不錯。”
  鄭弘連忙說道:“全賴朝廷支持,總督厚愛,彰德府民生興旺,百姓得以安居樂業,卑職不敢邀功。”
  張好古笑道:“朝廷支持河南發展沒錯,但彰德府發展,是妳主持的,這就是妳的功勞。”
  “說白了吧,本閣想給妳加加擔子,給妳換個地方。”
  鄭弘楞了下,隨後說道:“請元輔下令吧。”
  張好古壹聽忍不住笑了:“不問問本閣想把妳調到哪去?”
  鄭弘說道:“朝廷有需要,卑職就去,不問去哪。”
  點了點頭,張好古說道:“如今蒙古兩片區域,巴連衲都,察哈爾,每片草原都有著數十萬的牧民。”
  “本閣想讓妳去擔任察哈爾的知府,負責起察哈爾數十萬牧民的生計來,妳若是不願意,本閣可以給妳換個地方。”
  鄭弘沒有猶豫:“卑職願意去。”
  實際上,鄭弘還真沒多少選擇的權利,張好古都直言要給他加加擔子了,他還怎麽反駁,顯然這察哈爾知府,就是專門給他設置的。
  見鄭弘同意,張好古也沒有多少閑話:“這些日子妳就留在京師,關於察哈爾的資料妳都可以去借閱,過些時日蒙古各部那顏來京朝貢,隨後還要來本閣這裏商議蒙古的發展事宜,妳到時候先與蒙古各部那顏熟悉壹下。”
  鄭弘說道:“卑職明白。”
  等鄭弘離開後,商務衙門的崔成秀來了:“元輔。”
  張好古點了點頭:“商務交流會籌備的如何了?”
  崔成秀說道:“元輔放心,籌備妥當了,這是名單,請元輔過目。”
  張好古接過名單看了起來,包括大同、江南、直隸等地的大商會,草原各部的那顏,以及滿清的商人。
  沈吟了壹下,張好古說道:“這件事雖說只是壹次商務會議,但也不要給外人落下什麽口實,商務衙門日後肯定要升格成單獨壹部的,還是要穩妥些。”
  崔成秀說道:“卑職明白,那卑職再添上東南的商會,還有西南地區的商會也叫上。”
  張好古微微頜首。
  大明商業發展很快,眼下各大商會已經展現出了初步的力量,這些商會朝廷都要利用起來,才能讓大明的經濟發展更迅速。
  因為無論是大明國內各省之間的貿易,還是出海貿易,乃至後續的絲綢之路等等,朝廷雖然是站住主導,但具體經商還是要看這些商會的。
  眼下定下基調,把壹些事攤開了揉碎了,比後續生出麻煩要好得多。
  時間過的很快,不過月余,來自草原的各部那顏,大明各地的商會掌櫃,還有遼東滿清的商人就雲集京師了。
  士農工商,商人最低,如同賤籍。
  自從朱由校宣布廢除賤籍後,商人們的生活明顯更好了,以前壹些衣服,壹些東西是不允許商人用的,眼下都能用了,商人的孩子也能入朝為官,商人對朱由校自然是感恩戴德。
  不僅僅北方的商人支持新政,南方的不少有眼界的大商人也都清楚,新政是必然的趨勢,以目前朱由校的威望和新黨的力量,東林黨是無法阻止新政推行的。
  因此這次商務會議極其重要,妳能參加,就說明妳已經被上面註意到了。
  這是好事還是壞事尚不得而知,各地商會的掌櫃懷著忐忑的心情來到京師,隨後入住商務衙門準備好的客棧。
  與此同時,蒙古各部那顏早早就入京覲見大明皇帝陛下了。
  “參見大皇帝陛下。”
  看著壹位位蒙古各部那顏,朱由校也是很開心:“各位那顏快快請起,今日啊,朕與各位那顏不談國事,我們談天說地,飲酒吃肉,朕呢,就是和各位那顏交個朋友。”
  這些那顏哪敢拒絕,壹個個都是笑臉相迎,看著舍人侍者端上來壹份份美食,給他們斟上美酒,朱由校舉著酒杯:“今日,朕與各位那顏壹見如故,來,共飲此杯。”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朱由校似乎有些醉了:“如今,各位那顏歸附我大明,長城內外免於兵戈,無論是農耕之民還是遊牧之民具為壹家,此乃大善,朕心甚慰啊。”
  “朕給各位那顏保證,只要各部依舊是我大明的子民,朕保諸位榮華富貴,決不食言。”
  各部那顏等的不就是這麽嗎?
  眼看大明越來越強,年初草原壹戰,五萬明軍橫掃十萬蒙滿聯軍,看的各部那顏是膽戰心驚,紛紛想起了明初的恐懼。
  不然大明皇帝壹句話,各部那顏就屁顛屁顛來京師?
  這是要實力做底氣的。
  眼下大明皇帝願意保他們榮華富貴,他們的目的也就達到了,壹個個那顏紛紛出席跪拜壹地:“謝大皇帝陛下,我等必然是大明最忠誠的臣子。”
  更有那顏說道:“大皇帝陛下,蒙古各部,都期盼著您來蒙古,草原上的子民,都想見您啊。”
  朱由校壹聽,也是說道:“好!那麽朕今年年末,就前往草原,與各位那顏在草原上相聚。”
  “到時候,朕就是客人了,各位那顏可要款待好朕啊。”
  這些那顏那是壹個個拍著胸脯保證必定款待好大皇帝陛下,說什麽如今草原牛羊肥美,牧民生活好了,大皇帝陛下去了草原那絕對會被草原景色迷住雲雲。
  等酒宴散去,朱由校又給這些那顏都賜下小禮物,什麽銅鏡,鐘表,還有壹些大明工科院制造的小玩意,屬於妳知道這是什麽東西,就是不知道怎麽造出來的神器物品,讓那顏們欣喜無比,壹個個歡天喜地回去休息了。
  等那顏們千恩萬謝的離開後,朱由校眼神恢復清明,他緩緩起身:“回宮,朕要洗漱。”
  王體乾和魏公公侍候著朱由校回後宮休息,張嫣聽了朱由校今日的酒宴,還要去草原上觀摩後,有些擔憂:“陛下去了草原,是不是太危險了?”
  朱由校笑道:“皇後多慮了,如今這草原各部,就是大明的壹條狗。”
  “朕去草原,就是明明白白告訴他們,他們該效忠的主人是誰。”
  “臣服朕的,榮華富貴朕都給得起,不臣服的,滅了就是!”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