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初出江湖,搭救周芷若
人在綜武,開局威脅殷素素 by 戾獸窮奇
2024-9-30 21:40
張翠山和殷素素分別拉著張無忌叮囑了不少事。
而顧寒淵和張無忌只是隨意地打了聲招呼,算是認識過了。
張無忌對於這個顧師兄倒是相當好奇,畢竟他的母親殷素素提到最多的就是顧寒淵。
不過路上有的是時間,也不急於壹時。
顧寒淵打算暫時就跟著張無忌,將他的幼年劇情收割完。
至於傀儡人偶先去大理進行定位,把北冥神功和淩波微步拿到手。
等顧寒淵三人離開後。張翠山也出發回冰火島確認謝遜的生死。
而殷素素則回了天鷹教,幫顧寒淵建立情報組織。
兩人之間甚至從頭到尾都沒有交流。
張翠山也只當殷素素是鬧脾氣,完全沒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他們已經回不到從前了。
三人壹路向著北少林而去。
顧寒淵在路上還特意去換了身行頭,行走江湖再穿著個道袍就有些別扭了。
換了壹身白袍,用壹根絲帶將頭發綁成馬尾髻。
本就俊朗的外表更添幾分瀟灑,壹副翩翩公子的形象。
張三豐對此倒沒什麽意見,他壹向不拘於小節。
在武當派時還好,有弟子照顧著。
但出了武當後就邋遢多了,身上的道袍沒幾天就有了臟汙。
難怪年輕的時候有個“邋遢道人”的諢號。
路上顧寒淵還經常找張三豐請教武學,順便花了1000反派點在他面前當場突破到先天中期。
即使是陸地神仙的張三豐也對顧寒淵的天賦感到驚嘆,更加用心地教導他了。
張無忌要比原本的9歲大很多,已經快滿15歲了。
又因為吃了烈陽丹,不受寒毒困擾,也就不必張三豐經常為他運功壓制“玄冥神掌”的寒毒。
所以三人的趕路速度很快,幾天時間就到了北少林。
張三豐帶著顧寒淵和張無忌在北少林外求見的時候,空聞本來是不想見的。
可是因為之前答應過欠顧寒淵的人情,所以不得已只好將三人迎進了北少林。
空聞還召集了所有高手壹起在大殿招待他們,殿外也站滿了武僧。
壹副如臨大敵的樣子。
張三豐沒有多寒暄,直言說明要求取“少林九陽功”救張無忌,卻被空聞拒絕。
“本寺從來沒有將秘籍外借的規矩。當年張真人師出北少林已經是破例,怎能再將秘籍外借。”
其實空聞本來是想說張三豐叛出北少林的,但是看了顧寒淵壹眼後又把叛出改成了師出。
他有壹種不祥的預感,如果說叛出的話肯定會被顧寒淵懟上。
空聞雖然召集了大量的高手,但張三豐成名多年,他也不想起沖突 三豐涵養好,倒也不在意空聞言語中的不敬。
顧寒淵倒是詫異地看了空聞壹眼,沒想到他竟然學乖了。
不過還是拱手說道:
“空聞大師之前說過欠顧某壹個人情,不知能否用在這裏,為無忌師弟求得‘少林九陽功’。”
空聞早有所料,直言拒絕。
“阿彌陀佛。當日老衲雖然說北少林欠顧少俠壹個人情,但也提前說過要不違背江湖道義和門派規矩才行。雖然借‘少林九陽功’不違背江湖道義,但卻有違北少林的門派規矩,不能答應下來,還望顧少俠見諒。”
顧寒淵早就預料到會是這個結果,倒也不意外。只是盡壹下人事罷了。
“空聞大師慈悲為懷,能否通融壹下?有什麽條件都可以提出來。”
張三豐不想就此放棄,繼續勸道。
空聞倒沒趁機提壹些不可能的條件,那樣太過愚蠢了。因此還是選擇了拒絕。
“抱歉,此事恕老衲不能答應。張真人請回吧。”
說完便示意知客僧送三人下山。
張三豐心知事不可為,只好長嘆壹聲帶著兩人下山。
雖然沒能取得“少林九陽功”,但張三豐還是打算前往峨眉派求得“峨眉九陽功”。
年輕時他和峨眉派祖師秦思容相交莫逆,想來應該不會拒絕。
有了“峨眉九陽功”至少還能將“九陽神功”推演還原個五成,也許能對張無忌身上的寒毒起效。
三人在前往峨眉的路上途徑漢時,河畔上突然傳來了打鬥聲。
只見幾個東廠番子正在追殺壹名漢子和他懷裏抱著的孩子。
而在河邊的壹艘小船上,壹名東廠番子正將船夫砍倒,並且要去傷害船上的另壹名少女。
顧寒淵看到後直接提議張三豐去救那漢子,他去救那少女。
說完便躍向河邊的小船。
東廠在明國的名聲壹向很差,他們追殺的人多半都是好人,所以向他們出手完全沒有壹點心理壓力。
張三豐也前去解救被追殺的漢子,甚至比顧寒淵更快。
顧寒淵躍到小船上的時候,東廠番子正要砍到少女身上。
他直接將手中的劍鞘丟向那東廠番子的刀,將其磕飛。
之後上前兩步將沒了武器的東廠番子壹劍封喉,再壹腳踹下漢。
兔起鶻落間少女已經獲救。
顧寒淵見那少女約莫十三四歲的年紀,衣衫陳舊,赤著雙足,雖是船家貧女,但容顏秀麗,是個絕色的美人胚子。等再長個幾年如果沒有90分的顏值都算是長歪了。
心想這少女應該是周芷若沒跑了。
周芷若本已閉目待死,沒想到居然獲救。
擡頭望去竟是個風度翩翩,長相也極俊秀的青年男子。
這種落差之下只覺得顧寒淵就像是從天而降的大英雄壹般。
“妳沒事吧?”
顧寒淵見周芷若看著自己發楞,只好出聲提醒。
“謝謝大哥哥,我沒事。”
說完便撲在死於東廠番子之手的船家身上痛哭起來。
“爹爹!”
此時張三豐已經帶著漢子來到兩人身邊。
那漢子抱著懷中已經沒了氣息的孩子嘆了口氣。
“都是常某之過。沒能護住少主,還連累了船家性命。”
此人正是未來的名將常遇春。
不過現在他也只是明教的普通教徒,還不顯山不露。
幾人互通了壹下姓名。
張三豐見常遇春嘴角還在溢出鮮血,提議先尋個地方給他療傷。
之後眾人在給周芷若之父收殮了遺體下葬後,便在附近小鎮找了處客棧落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