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6章 拓片
極品鑒定師 by 小小青蛇
2022-4-24 23:36
坐在壹邊的洪洛不解,駱天想到自己與程真的事情,並講與師父說,聽到程真獲得了周伯齋的認可,連連點頭:“虹兒的父親也認可,看來這姑娘的確不錯,駱天,恭喜妳啊,終於有了自己的歸宿了,等妳們結婚的時候,我壹定回去喝妳們的喜酒。”
“放心,師父,我壹定不會忘記請您老人家的。”
下午,兩個年輕人陪著魯泰安轉了轉東京,傑克不見人影,估計公司裏有事要忙,駱天也不去找他,壹老二少在東京裏逛得十分開心,只是語言不通,溝通上總是要費點周折,駱天的手機突然響起,是倫特先生,原來有人送來壹件東西給公司,希望現在委托拍賣,不過時間不急,說是要等下壹次拍賣再說,倫特不知道值不值得收下,催著駱天趕快回去。
駱天覺得有些掃興,魯泰安倒是有些乏累了,催著駱天回去,說道:“我也逛累了,正好回去休息休息,年輕人總是要以事業為主,走吧。”
三人於是打車回去,駱天送魯泰安回房間後,又與洪洛壹起去到倫特的房間,裏面有壹位商人模樣的華人正用純熟的英語與倫特先生聊天,看這人的氣質,倒是不俗。
見到駱天進來,那人首先站了起來,走到駱天的面前:“久仰大名,駱天先生。”
“您聽說過我?”這若是在中國的地界兒,聽到有人對自己這麽說,駱天絕對不覺得奇怪,可這裏是日本,何況對方臉還生得很,駱天完全沒有印象。
“其實我也是《大玩家》的忠實讀者,日本沒有,我在國內的朋友將每壹期都寄過來給我。我看過妳的專訪。我姓陳,陳平凡。”
這位陳平凡並不平凡,他是東京華人商會的會長,難怪倫特先生對他的態度十分恭敬,要知道,老外勢利起來,可要比東方人直接得多了。
陳平凡今天來是要將手上的壹件東西委托索斯比進行拍賣的,他錯過了這壹次的亞洲精品展是事出有因,當時他正出差在國外,趕不回來,等回來的時候,拍賣會已經落下帷幕了,他就拿著自己想要委托的東西直接找上門來了。
駱天不得不佩服這些在海外打拼的華人,比起國內的商人,他們的膽子很大,很懂得冒險,並且享受冒險帶來的回報,這壹點是很值得自己學習的,駱天與陳平凡交換了壹下名片,陳平凡說道:“以後若是有機會,希望能當面請教,駱先生可是全才啊,難得的人才。”
駱天壹番謙虛後問道:“陳先生今天來,是有什麽東西要委托?”
陳平凡拿出壹張紙來,上面印滿了字,駱天吃了壹驚,他搖搖頭,不可置信地說道:“居然會在日本看到這麽珍貴的拓印。”
見駱天壹眼就看出來是什麽了,陳平凡十分高興:“沒錯,這是我多年來珍藏的。”
既然是多年來珍藏的珍品,突然拿出來拍賣無非就是那幾個原因,第壹,生意缺錢了,資金轉不開,出手弄點周轉的資金,二嘛,就是看收藏得時間差不多了,市場價格高了,是時候出手了,這第三嘛,就有壹些講究了,比如說因為保管的原因,自己快要顧不全這拓片的完整品相了,與其毀了它的品相,不如在那之前就拍賣掉,這才是明智之舉。
這拓片與拓印是緊密相聯的,所謂的拓印就是把壹張堅韌的薄紙事先浸濕,再敷在石碑上面,用刷子輕輕敲打,使紙入字口,待紙張幹燥後用刷子蘸墨,輕輕地、均勻地拍刷,使墨均勻地塗布紙上,然後把紙揭下來,壹張黑地白字的拓片就復制完成了,這種復制文字的方法,稱之為“拓印”。它是將石刻或木刻文字,用紙、墨拍印出來,以便保存和傳播的工藝方法。那這用來拓印的紙也就是拓片了。
拓印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遠在公元前兩千年重要大事記載便已被鐫刻於骨板或青銅亦有刻於磚瓦陶瓷木料玉石以保存文字及圖像者,唯用於長篇碑文最多之質材當推石料。在若幹為保存權威性著述而實行之大型計劃中,以自公元605年起至1096年完成,將400余萬言佛經鐫刻於7137件石牌或石碑壹事最具規模。在此之前,自公元175年至183年,儒家七經二十余萬言已被刻於46面石碑之正反兩面,以此為東漢學子學人和學官建立並保存了斯等著述之標準模板。嗣後六朝亦各有鐫刻儒家經典之舉,而以18世紀末之清朝總其大成。殿堂廟宇所在處之峭壁巖面,亦悉被用來鐫刻巨型宗教語句。
關於拓印術的起源,歷史上沒有記載,迄今為止說法不壹,難以定論。大多數人認為,拓印術始於東漢熹平年間。但有壹點是可以確定的,即拓印術的出現肯定是在紙張發明之後才出現的,並且拓印方法起源甚古,且比雕版印刷早出現,在隋代文字的拓印技術已經很發達,這也說明了在這之前,拓印術就出現了。到了唐代,拓印術就與更發達了,不僅有民間進行拓印的作坊,而且政府的也專門成立了拓印的機構。
駱天將這拓本放在燈光下照了壹照,笑道:“果然是宋代的拓本。”
陳平凡有意看看駱天的能耐,追問道:“為何?”
駱天說道:“各個朝代的拓本,其特征都不盡相同,就拿明代來說吧,大多仿宋法,捶拓碑刻壹般采用質地堅厚的紙,拓墨濃重。拓帖,壹般用或黃或白色的紙,拓墨淺淡或濃。除此之外,明代在拓墨方面,尚有搗煤和膠拓。俗稱煤拓。這種煤拓法大多用於捶拓較大的碑刻,尤其適用於摩崖。”
陳平凡連連點頭:“沒有錯,那清代的呢?”
“清初時期的拓本,沿襲明代拓法,幾乎與明末拓相似。”駱天說道:“清朝以乾隆拓本為最精,其原因之壹,因明朝遺留下壹些好墨,乾隆時期,除了用極好的墨作原料外,又揉入明朝的墨。由於舊墨新筆,寫出的字既光亮又烏黑。由於乾隆時期的墨超過元、明又極講究拓法,故乾隆拓本十分精美。尤其是乾隆時期的墨,用作烏金拓,那是最為寶貴的。如《三希堂法帖》的初拓本,都是壹些漆黑發亮的佳拓本。用這批初拓的最佳拓本,賞賜給壹些大臣,也許有幾十部或壹二百部。捶拓時使用乾隆最好的墨,石面光滑,采取烏金拓,其拓本可謂光耀照人眼目。”
陳平凡服氣了,這才扯回到自己的拓片上:“那麽我這壹幅,為什麽駱先生只是看了壹眼,就知道它是宋代的呢?”
“宋拓所用的好紙,在拓時是捶的而不是上下來回拓,燈光下反光時,可見字體筆畫邊緣呈立體感;這種拓可保持字的原狀,不使字形走失。摩崖或較大的碑碣就不能捶而是拓。宋拓在拓工上還有壹道工序:即在拓本上刷上川蠟,由此可見白色痕跡。”駱天說道:“剛才我對著燈光看,就是想看看字體筆畫邊緣到底有沒有立體感。”
“我願再聽賜教。”陳平凡的樣子立刻恭敬起來:“怪不得妳能讓《大玩家》連番采訪了,果然不同凡響。”